简短描述
1、传统的白带常规检测受检测人员检测水平及主观因素等影响较大。
2、患者是否用药及环境温度等外界因素也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黎明生物的细菌性阴道病(BV)、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三联试剂不受上述因素影响。
3、黎明生物的细菌性阴道病(BV)、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三联试剂不受上述因素影响。
其实验室检查方法有
1)湿片法:涂片显微镜检查;
2)分离培养法;
3)*学检查,如*荧光试验,酶*试验;
4)核酸检测法,如DNA探针或PCR试验。目前,湿片法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必要时可做培养和菌种鉴定。*荧光试验、酶*试验及核酸检测法因需相应仪器设备及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而很少使用。
毛滴虫为一种有鞭毛的原虫。寄生在人体的毛滴虫有3种,即口腔毛滴虫、人毛滴虫和阴道毛滴虫。前两者在人类病因学上无意义,后者能引起人的泌尿生殖道疾病,称为毛滴虫病。阴道毛滴虫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毛巾、游泳衣裤、浴缸等物品而间接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将阴道毛滴虫病作为性传播疾病。阴道毛滴虫引起女性阴道炎,以泡沫状阴道分泌物为典型表现。男性患者症状轻微,有时表现为慢性**腺炎的症状。本病与某些其他性传播疾病的症状近似,故单纯以临床症状难以做出诊断,需用实验方法检出阴道毛滴虫方可确诊。
目前,实验室检查滴虫的方法有
1)湿片法(涂片显微镜检查);
2)培养法;
3)抗原检测法,如直接*荧光染色法;
4)核酸检测法,如PCR。
湿片法(涂片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测方法。培养法是检查阴道毛滴虫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因操作麻烦,耗时长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测。直接*荧光染色及核酸检测方法需相应仪器设备及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而限制其使用。
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二联检测试剂盒(乳胶*层析法)采用抗原抗体反应及*层析技术来定性检测临床标本中是否含有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鉴于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感染泌尿生殖道的部位相同,症状部分相似,且常合并感染,故可用二联检测试剂盒,在仅需一次取样及标本处理过程的条件下,同时完成两种病原体的检测,较大地方便了患者及临床检验人员。
检测原理
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二联检测卡中含有两根并联的检测条,采用抗原抗体反应及*层析技术来定性检测临床标本中是否含有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
测试时,将处理过的标本滴入检测卡各加样孔内,标本液体与乳胶结合垫中预先包被的用红色乳胶颗粒标记的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特异性抗体及蓝(绿)色乳胶标记的亲和素混合。然后,混合物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另一端层析。如果是阳性标本,红色乳胶标记的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体先与标本中的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结合形成红色乳胶*抗体-抗原复合物,在层析过程中经过测试区时,复合物会被固定在测试区的另一个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体所捕获,形成红色乳胶*抗体-抗原-抗体(固定于膜上)的夹心复合物,在相应的测试区(T)内会出现一条红色条带。
如果是阴性标本,由于不含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则相应的测试区(T)内不能形成上述夹心复合物,将没有红色条带出现。膜上的质控区(C)内固定有生物素-BSA联结物,将捕获混合物中层析过来的蓝(绿)色乳胶颗粒标记的亲和素,在质控区(C)形成蓝(绿)色乳胶*亲和素-生物素-BSA(固定于膜上)的复合物。因此,无论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是否存在于临床标本中,一条蓝(绿)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C)内。质控区(C)内所显现的蓝(绿)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检验结果的解释
阳性(+):相应的结果窗中两条条带出现。一条红色条带位于测试区(T)内,另一条蓝(绿)色条带位于质控区(C)。阳性结果表明:标本中含有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
阴性(-):相应的结果窗中仅质控区(C)出现一条蓝(绿)色条带。在测试区(T)内无红色条带出现。阴性结果表明:标本中不含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或是含量低于可检测范围。
无效:相应的结果窗中质控区(C)未出现蓝(绿)色条带,表明操作过程不正确或检测卡已变质损坏。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检测卡重新测试。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立即停止使用此批号产品,并与当地供应商联系。
本试条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得作为临床诊治的一依据,需结合患者病情、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阳性结果建议采用培养法进行确认,受试条分析灵敏度所限,阴性结果可能系样本中靶抗原浓度过低所致,建议对有疑问的阴性结果采用其他方法复核。